在新加坡,英语几乎是孩子学习的一切起点。不论是数学、科学,还是日常的课堂交流,都离不开英语。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孩子来说,刚进入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往往会有一个不小的“语言门槛”。有些孩子明明很聪明,但因为听不懂课堂,答不出问题,久而久之变得不敢开口,学习积极性也受到影响。
一、孩子常见的“听说写”三种窘境
- 听不懂课堂节奏:老师讲课速度快、信息量大,孩子跟不上就是常态。
- 说不出口:知道答案却不敢举手,怕发音或语法错误被嘲笑。
- 写不出逻辑:作文有思路但句子碎、衔接差,结果分数不理想。
这些看似是“语言”的问题,实际会直接影响孩子在数学、科学这类需要理解英文说明的学科表现。解决的第一步,不是天天做题,而是建立“能听懂、能说、能写成句”的能力。
二、语法不是死记硬背——把规则放回生活场景里
传统语法课容易乏味,孩子一听就走神。我们更倾向把语法放到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去练习。举例说明:
- 讲一般现在时,不只给出规则,而是让孩子用“每天乘地铁上学”的句子造句(I take the MRT to school every day)。
- 讲过去式,立即让孩子回忆周末活动造句(Last weekend I played football with my friends)。
当语法和生活连上了,孩子会发现“语法是用来表达事情的工具”,而不是考试里的填空题。长期下来,句子更流畅,写作也更有条理。
三、词汇要“活”而不是“死记”
很多学生能背单词表,但临场使用时词穷。有效做法有三个:
- 场景式教学:例如“校园生活”主题,课堂上让孩子扮演校长、学生、老师,实战使用 assembly、canteen、recess 等词。
- 学科词汇分层:科学课里常见的 evaporation、condensation 等词,会结合实验视频和图示讲解,避免课堂上听得云里雾里。
- 词汇与句型结合练习:记住词不等于会用,把词放进句子和段落里反复练习,效果明显。
对刚到新加坡的孩子来说,学科词汇尤其重要——听不懂学科词,整堂课就白听了。
四、理解力训练:教孩子“怎么听、怎么记”
不少家长反映:孩子在课堂安静坐着,回家却说不出老师讲了什么。关键在于课堂信息的捕捉能力,这里有两步实用练习:
- 抓关键词:听课时让孩子只记录三个关键词,课后用关键词复述内容(例如 water cycle → evaporation, condensation, precipitation)。
- 笔记框架法:给小学生准备简单的笔记框架(标题、三个要点、一个例子),把听到的内容填进去,培养结构化思维。
这些小技巧帮助孩子把“听见”变成“理解并能复述”,长远看对阅读理解和考试答题都会有帮助。
五、小班与一对一
孩子差异大,统一方案往往见效慢。三点建议供家长参考:
- 如果孩子刚来新加坡或基础较弱,一对一能快速补短板;
- 若孩子需要练习口语表达、互动协作,3–6人小班既能保证练习机会,又能借助同伴学习;
- 两者可以搭配:小班维持语言输出习惯,1v1针对薄弱点做强化。
小班并不是“少付费的折中选择”,而是更注重互动与实践的教学形式——这是很多家长后来反馈最值的一点。
六、师资:外教&本地/双语教师的组合优势
我们常被问到:“外教好还是本地老师好?”我的看法是,两者都重要,但要看怎么搭配:
- 英美外教:带来地道表达和发音,帮助孩子习惯真实语感;
- 本地或双语老师:在遇到理解瓶颈时,用中文解释语法或学科词汇,效率更高。
在课程设计上,先用双语引导建立概念,再逐步加大全英输入,孩子更容易适应且不失去自信。
七、从补习到进入主流班:时间点与目标设定
很多家长的目标是把孩子早日送进主流班。经验表明,关键在于有计划的分阶段目标:
- 第一个月:建立课堂生存技能(听懂老师起码70%的讲解)。
- 第二个月:能在小组讨论中开口并表达完整句子。
- 第三个月:写作达到学校要求的基本结构(有主题句、两三个支持句、结尾句)。
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,家长能更清楚地监测进度,孩子也更有成就感。
八、家长能做的三件事
- 每天用五分钟问孩子“今天老师讲了什么?”不要追求完美,重点是复述习惯。
- 把英语当做日常交流的一部分:吃饭时问一句英文问题,让孩子用英文回答。
- 给孩子建立“错题本”之外的“好句本”,记录课堂上学到的好句子和表达。
家长不是老师,但好的家庭习惯会把课堂学习的效果放大许多倍。
九、iWorld Learning 的做法
- 课程贴近日常校园与科目内容:课堂话题与真实学校环境相关(校园生活、交通、科学课常用词汇),学到的马上能在学校用上。
- WIDA备考与自研教材:为参加 WIDA 的学生配套练习,逐题型讲解与演练。
- 小班与1v1结合:多数学生选择小班互动、定期一对一跟进弱项。
- 全英&必要双语支持:循序渐进,保证理解同时训练听说能力。
- 师资背景:教师包括英美母语外教与熟悉本地体系的老师,部分教师拥有英国名校背景。
不少家长在孩子上课 2–4 个月后,反映孩子在课堂的参与度和写作都有明显改善;更重要的是,孩子更愿意主动表达。
十、 预约试听课
如果你想亲自来看看课堂,建议带孩子来上一节试听课,实际感受课堂节奏与老师互动方式。很多家长在试听后才决定下一步。
WhatsApp:+65 8798 0083
校区地址:
- CBD校区:10 Anson Road, #24-15, International Plaza, Singapore, 079903(绿线·丹戎巴葛站)
- 乌节路校区:111 Somerset Road, #10-19, Singapore, 238164(红线·索美塞站)